圖:蘭嶼蘭嶼 8F 2007
多年前的遊歷經驗,
多年後在腦海裡殘存的印象會是什麼樣子呢?
宋適生與一群寫生同好在多年前拜訪了這座世外桃源─蘭嶼,
寫生同時,正巧有一群小朋友在一旁高台跳水(一幕城市裡絕不可能出現的場景),純樸的可愛,
多年後的今天,當年的寫生同好只剩適生與其中一人仍繼續藝術創作,因而有感而發地想到:當年的小孩是否仍繼續純樸地快樂生活著?亦或是被大城市的繁華吸引,而被社會化了呢?蘭嶼,是否還是當初那個不受污染的美麗島嶼呢?
時間會改變許多事,但有些事在適生心中將會繼續堅持下去,那就是作畫的初衷,這幅畫,或許可說是適生對於初衷這件事的小小提醒吧!
圖:微熱山丘 2014 10F
畫作的背景是位在南投那間頗富盛名的”有點熱山丘”店家旁,生意門庭若市,而鳳梨田裡的果農亦服田力穡地種植著。
不久前仍一文不值的土鳳梨,重新翻身後可是被農民們捧在手心裡照顧呢!因為如今它們可是名符其實的「黃」金。
這裡(鳳梨田)是生產鏈的起始,但有多少食客會特意驅車前來?
食客們在乎的僅是那「方」精心包裝,
適生欲藉此畫,向偉大的農民們致敬,
雖然他們不被生產鏈終端的消費群看到,
但若是少了他們,你我現在嘴裡吃的小金磚可就沒有那酸甜可口的鳳梨餡可吃了呢~
左圖:牧曲1 8P 2014
右圖:牧曲2 8F 2014
這幕場景讓宋適生想起了法國巴比松派畫家尚-法蘭索瓦·米勒(Jean-François Millet,1814年10月4日-1875年1月20日)的《拾穗》(Des glaneuses),
但適生想表達的不是底層勞工的辛勞/辛酸,
而是一種樂天知命的氛圍,更確切地來說是一種人與自然及動物間的和諧狀態。
對於久居台北的適生而言,住家後方豢養著成群的雞鴨牛羊是從沒見過的不思議,
但卻在金門旅遊時遇上了。
比起米勒,小編覺得更有保羅高更那種原始、自然的質樸感
(保羅。高更曾繪有”水邊的牛”,其意境與此感覺頗為相近)。
整體畫面採用印象派的技法,只是賦予更多暖色調,帶來清新及溫暖的視覺享受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展名∥《蘭陽仲夏曲》金車青年油畫創作聯展
展期∥2015/06/27-2015/10/27
展出藝術家∥徐主音、劉韋岑、宋適生、邱錦屏、洪乙丹
地點∥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
地址∥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會議中心B1
時間∥全年無休AM09:00-PM17:00(除夕休館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