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對於錯過前一陣子很夯的波隆納插畫展跟小編一樣很殘念?
沒關係!
今天來報好康囉!
台灣插畫界也很有看頭喔!
由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邀請台灣五組知名插畫家─afu、Elainee、張瓊文、種籽設計、劉馬力,舉辦以「餐桌上的旅行」為題之插畫展,欲透過此展描繪旅途中和家鄉的食物記憶,帶領大家體驗生活的美好
插畫於維基百科中之定義為:以功能面來說,插畫是將文字內容、故事或思想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。
___食,故___在。透過五組插畫家的生活經驗繪製屬於各自的家鄉味,找出那味不全然甘香醇美,但卻是最合口味的味覺印象。
美食、旅行、插畫,乃人生三大樂事
還記得從小到大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那道料理嗎?
那場午後雷陣雨竟促成一段美好的旅行記憶!
信手拈來的餐巾紙竟種下了與插畫的不解之緣。
這些難忘的小片刻,在識盡愁滋味的今日,透過生活化的插畫表達欲說還休的鄉愁苦楚。
"雜食者的兩難
所以。我們。家宴
一、所有食材都是 我狩獵、採集或是種植而來
二、餐點必須各有一種以上的食材去 突顯三大可食生物界的特色,
包括動物界、植物界、真菌界,
此外還有可食礦物(鹽)
三、必須使用 當季的新鮮食材,
這一餐不但要反應這些食材生長的地點,
也要反映出特定的時節
四、在必要時可以使用儲藏室理現成的食材,
除此之外,不再另外花錢採買
五、賓客限於曾經 幫助我採集食物的人與其伴侶
六、我自己下廚
這是種籽設計認為的完美一餐
柴米油鹽醬醋茶
剛剛好的
良材+良程+良食+良品
以及我們的 節氣生活與 生命節氣"
些許堅持,佐以適度調味,促成一場美好飯局,
啊啊,不要忘記營養要均衡、要吃當季食物、盡量自己開伙、與對的人吃飯,
如果可以,自耕自食是再好不過了,
或許有點困難,但這就是家宴的傳統呀!
種籽設計在約莫30X30公分的畫布上,重新包裝關於「食」的最基本概念,
包括:二十四節氣X台灣好野菜、食材散步道等,
這系列作品似乎呼應著「種籽設計」的命名,
透過種籽隨風落土,並開枝散葉,讓大眾皆可以輕鬆易懂的方式重新認識「食」
「食」,不嚴肅,但絕對很瑣碎。
"2014年流轉在一段又一段的餐桌「食」光中,
竹山 在地媽媽的熱騰騰美味蕃薯包,
在 馬祖小島 打開「大海牌冰箱」,
採集貝類的自食其力生活,
西班牙 TAPAS、JAMON、PAELLA初體驗,
每段 「食」光 都是那樣深刻而美好。"
↑插畫家於牆面上繪製與畫裡場景互動的小圖案,是不是暨別緻又可愛呢!
旅行時,以畫冊取代相機,反而更能細細品味各個城市的韻味及獨特之處。
當地繪畫是當下與該城市思想撞擊後迸發的火花,
是經過反芻、互動而來,
在大城市裡感覺細微的感受及感動,
如插畫家張瓊文在世界各地,以「美好食光」出發,找到在地最美味的小確幸,亦是一種城市新體驗呢!
"城市新體驗"就從下次旅行開始吧!
↑馬祖大埔石刻牌冰箱 ↑馬祖南竿獅子市場─蠣餅 ↑馬祖南竿獅子市場─鼎邊糊
↑西班牙 ↑馬祖大埔國利豆腐 ↑馬祖北竿魚麵
↑竹山蕃薯包 ↑竹山濕蛋餅
"在這趟 美食之旅 中,
將每一種 食物的記憶,
藉由 圖像 來發想及紀錄回憶。
每種食物都有它的美妙之處,
也有著不同的 個性,
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詮釋他們 有趣的生活方式。"
↑小熊餅乾的幻想 ↑夢幻的杯子蛋糕
↑一同去郊遊 ↑疆餅人的進擊 ↑鬆餅的誘惑
蛋糕、餅乾、鬆餅、疆餅人皆是一段段專屬時光的回憶。
生日時的蛋糕,
小時候最愛零食第一名─小熊餅乾,
下午茶的小確幸─鬆餅,
聖誕節必吃─疆餅人。
如果可以一次備齊這些甜點一同去郊遊,人生足矣!
透過這些不甚新奇卻總令人回味無窮的甜點,afu領我們回味了一遭"舌尖上的美味之旅"。
"離家 越久才發現原來還是會 想家 的,
尤其是 突然想吃什麼 的時候。
這次藉由 幾件作品,
說說 我家 及 屏東 的一些小故事,
也提醒你我對於 真心想珍惜 的人事物,
就好好向他們 表達 自己有多珍惜,
如此而已。"
↑咖哩飯 ↑鹹菜鴨
↑白木耳 ↑滷肉飯
在插畫裡尋找家的味道,
用文字想念廚房裡穿梭的身影。
一一畫出各個食物所需食材,並輔以一段段動人卻不搧情的溫馨文字,
如「白木耳」中提到:小時候最討厭白木耳了........後來我都趁媽媽不注意,偷偷倒回鍋子裡,現在還是很討厭白木耳,可是好想回屏東喝,然後偷偷倒回鍋子裡被媽媽唸。
每個人生命中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吧,如:蠟筆小新超討厭吃青椒,想偷偷地丟到旁邊,但總會被媽媽發現,並強迫吃掉。
雖然任性後總還是會被強迫吃掉,但卻還是會想要回家(這裡並不是探討被虐傾向這類疾病,嘻!)
幾句的嘮叨在離家後反而成為再前進的精氣神的來源了,劉馬力的作品是否已經喚起了你們的思鄉之情了呢?
另外,這件作品最特別之處在於,畫紙超出畫框之外,畫框反而變成畫作的其中一部份了呢!
"餐桌可能是在 任何地方,
像 在家 也像 旅行;
可能 溫馨,
也可能 孤獨或 尷尬,
從一些靜態的 影格旅行 裡,
汲取文本中有關食物的 狂想畫面,
然後發現「吃飯從來不只是單純吃飯而已」。"
對於「豐盛卻尷尬的餐桌」這件作品特別有共鳴,
頗反映時事。
美味當前卻忙著當低頭族,
對坐的兩人,透過手機分享彼此當下心情,
男人的手機訊號傳到基地台再傳到女人的手機,
可笑的行為!?
大腦語言功能區漸漸失效中...
↑一個人野餐 ↑馬內式野餐 ↑外食
「馬內式野餐」是向Édouard Manet(1832年1月23日-1883年4月30日)《草地上的午餐》致敬的畫作,
介於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之間的創作。
Elainee藉此幅畫作呼應此次他個人的創作核心” 餐桌可能是在 任何地方”,
透過插畫手法,以較輕鬆的筆觸,淡化了原作較沉重的氛圍。
↑Édouard Manet 草地上的午餐 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這個創作好似Elainee的個人日記本,記錄了2014年秋天,透過「食」認識了哪些朋友。
過去「吃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,現在「食」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呈現!
還有一些可愛的小活動喔!雖然有2場已經過了,但尚有3場可以把握 :)
104/3/29(日)14:00-17:00 用餐具來餐聚─手作修枝小木叉
104/4/18(六)14:00-17:00 橡皮擦印章的快樂點心時間
104/5/16(六)14:00-17:00 袖珍美食黏土教學
104/5/31(日)14:00-17:00 自製手工書─作自己的食譜
104/6/13(六)14:00-17:00 剪刀的料理─剪出節氣食材
展覽主題:餐桌上的旅行
參展藝術家:afu、Elainee、張瓊文、種籽設計、劉馬力
展覽日期:104/3/29(日)-6/28(日)9:00-21:00
展覽地點: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1F
Written by